Wednesday, 28 September 2011
Sunday, 25 September 2011
Life is Good。劍橋生活
由上星期開始,突然覺得人生充滿希望。
四年前從香港回來英國後,覺得那時候的英國和十年前來當學生的很不同。人由那一刻開始變得很宅,不想和外界有太多接觸,整天躲在家裏胡思亂想,常自怨自艾為何要放棄香港的中產生活,重回一個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地方。可說是人生到現時為止的一段最低潮的日子。
住在Leicester的三年,其實回想過來,也是不錯的。除了走在街上覺得自己不是在英國外(因為那城市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的聚居地), 生活機能都很不錯,有大型市場(生鮮蔬果), 大型購物商場(最後兩年連我最愛的John Lewis也有), 吃過很地道的印度料理,學到一些煮印度菜的基礎知識。也在搬走前幾個月認識了一個從香港來的媽媽。週末可以開車到Birmingham的中國城和Bull Ring,不過Leicester就真是英國人所謂比較(rough)的城市。
三年後,我們南遷到了Colchester。一個比Leicester面積細很多的近海小鎮。唯一的可愛之處是一小時內火車到達倫敦,車費也比從Leicester到倫敦合理。不過平日如果不出倫敦,就只可以到由短短的幾條街組成的市中心購物。住了那邊一年,到鎮上餐廳吃飯的次數是少過十次。可想言之選擇是少得可憐。最初由Leicester搬到Colchester有了短短的蜜月期,覺得有像回到比較像英國的城鎮了。但幾個月之後,平日到市中心漸漸看到有很多領取社會褔利金的年輕父母,拉著小孩大搖大擺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也有不少從Council House出來的年青人,看見他們都要視而不見,快快的走過,新開的店子不是Discount Shop就是Pound Shop。大清早到郵局,也會見到不少衣衫襤褸很明顯是一段日子沒有換衣服或洗澡的人到那兒領取褔利金。漸漸我的對策就是只是有目的才會出外,完全沒有閒逛的心情了。其實如果不是到倫敦比較方便,Colchester比Leicester更糟。
或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Colchester到Cambridge開車一個小時15分鐘,偶然趁天氣好我們也會開車過去。我們也因工作關係,從前在Cambridge住過兩星期。覺得一個整年不是擠滿遊客就是學生的城市其實很可愛。因為是大學城,也因為有遊客的關係商店會比較國際化,市容和交通網絡也會相對比較好。對兩個也不是英國人的我們更合適。上年夏天剛巧從前在香港認識的法藉越南朋友搬到劍橋,應邀和他們共進午餐,談起在搬來劍橋的可能性。
怎料,一年後,我們真的搬進了劍橋。
四年前從香港回來英國後,覺得那時候的英國和十年前來當學生的很不同。人由那一刻開始變得很宅,不想和外界有太多接觸,整天躲在家裏胡思亂想,常自怨自艾為何要放棄香港的中產生活,重回一個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地方。可說是人生到現時為止的一段最低潮的日子。
住在Leicester的三年,其實回想過來,也是不錯的。除了走在街上覺得自己不是在英國外(因為那城市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的聚居地), 生活機能都很不錯,有大型市場(生鮮蔬果), 大型購物商場(最後兩年連我最愛的John Lewis也有), 吃過很地道的印度料理,學到一些煮印度菜的基礎知識。也在搬走前幾個月認識了一個從香港來的媽媽。週末可以開車到Birmingham的中國城和Bull Ring,不過Leicester就真是英國人所謂比較(rough)的城市。
三年後,我們南遷到了Colchester。一個比Leicester面積細很多的近海小鎮。唯一的可愛之處是一小時內火車到達倫敦,車費也比從Leicester到倫敦合理。不過平日如果不出倫敦,就只可以到由短短的幾條街組成的市中心購物。住了那邊一年,到鎮上餐廳吃飯的次數是少過十次。可想言之選擇是少得可憐。最初由Leicester搬到Colchester有了短短的蜜月期,覺得有像回到比較像英國的城鎮了。但幾個月之後,平日到市中心漸漸看到有很多領取社會褔利金的年輕父母,拉著小孩大搖大擺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也有不少從Council House出來的年青人,看見他們都要視而不見,快快的走過,新開的店子不是Discount Shop就是Pound Shop。大清早到郵局,也會見到不少衣衫襤褸很明顯是一段日子沒有換衣服或洗澡的人到那兒領取褔利金。漸漸我的對策就是只是有目的才會出外,完全沒有閒逛的心情了。其實如果不是到倫敦比較方便,Colchester比Leicester更糟。
或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Colchester到Cambridge開車一個小時15分鐘,偶然趁天氣好我們也會開車過去。我們也因工作關係,從前在Cambridge住過兩星期。覺得一個整年不是擠滿遊客就是學生的城市其實很可愛。因為是大學城,也因為有遊客的關係商店會比較國際化,市容和交通網絡也會相對比較好。對兩個也不是英國人的我們更合適。上年夏天剛巧從前在香港認識的法藉越南朋友搬到劍橋,應邀和他們共進午餐,談起在搬來劍橋的可能性。
怎料,一年後,我們真的搬進了劍橋。
Monday, 19 September 2011
終於上樓
我們終於上樓了。十年螞蟻搬屋的生涯終於完結。
搬進二樓發覺原來九月的英國仍然有很多日光,只是舊屋住地下,窗口位置不佳長期不見天日。還有沒開暖氣室溫仍有22-24度!這樣的秋天不錯不錯。
很喜歡新家和新城市。不過辛苦老公要開兩個多小時車上班(來回),不過生活就是不能完美吧!
這裡有我們生活所需的一切。衣,食,住,行樣樣齊。
其實我還有很多話想說。等到家中上網安裝好,再慢慢細說。
搬進二樓發覺原來九月的英國仍然有很多日光,只是舊屋住地下,窗口位置不佳長期不見天日。還有沒開暖氣室溫仍有22-24度!這樣的秋天不錯不錯。
很喜歡新家和新城市。不過辛苦老公要開兩個多小時車上班(來回),不過生活就是不能完美吧!
這裡有我們生活所需的一切。衣,食,住,行樣樣齊。
其實我還有很多話想說。等到家中上網安裝好,再慢慢細說。
Saturday, 17 September 2011
【倫敦】停不了口的中秋節
停不了口指吃不停和講不停。
11:30am 和媽媽的朋友去唐人街吃小籠包,朋友說得對,此店只有小籠包好吃!
3:00 pm 和俄羅斯女友在Highbury吃下午茶,再上她apartment吃由意大利帶回來的甜點。
6:30pm 再回唐人街相約由香港來的中學好友(坐隔離枱出生入死的那種)到Yauatcha吃晚飯。我的食評是不難吃,但又不特別好吃,價錢也偏貴。不過到那裡的原因是因為服務週到,坐得舒服,對味精敏感的老公吃得開心,又有好朋友在身旁。
那一刻巳忘記好吃不好吃,扺唔抵食的問題。
11:30am 和媽媽的朋友去唐人街吃小籠包,朋友說得對,此店只有小籠包好吃!
3:00 pm 和俄羅斯女友在Highbury吃下午茶,再上她apartment吃由意大利帶回來的甜點。
6:30pm 再回唐人街相約由香港來的中學好友(坐隔離枱出生入死的那種)到Yauatcha吃晚飯。我的食評是不難吃,但又不特別好吃,價錢也偏貴。不過到那裡的原因是因為服務週到,坐得舒服,對味精敏感的老公吃得開心,又有好朋友在身旁。
那一刻巳忘記好吃不好吃,扺唔抵食的問題。
Thursday, 8 September 2011
旅行白日夢
突然。。。。。。。
很想去夏威夷,搭郵輪(會很悶嗎?) 還是自遊行好呢? 都是想想吧! 有陽光海灘又有城市感覺,又有日本菜吃。最緊要是可以用英語溝通。不過到夏威夷要長途跋涉啊!
或者用Virgin Mileage,只要加300GBP tax就可以來回紐約了。
下年可以去Brooklyn Botanic Garden 看櫻花。

(Images from Internet)
好了! 落定下星期搬了,一切旅遊事宜要暫時擱置。白日夢發完。
最快等到十一月再算!
很想去夏威夷,搭郵輪(會很悶嗎?) 還是自遊行好呢? 都是想想吧! 有陽光海灘又有城市感覺,又有日本菜吃。最緊要是可以用英語溝通。不過到夏威夷要長途跋涉啊!
或者用Virgin Mileage,只要加300GBP tax就可以來回紐約了。
下年可以去Brooklyn Botanic Garden 看櫻花。

(Images from Internet)
好了! 落定下星期搬了,一切旅遊事宜要暫時擱置。白日夢發完。
最快等到十一月再算!
Thursday, 1 September 2011
【紐約】雜記
回到英國十萬件事等著我去做。我的紐約遊記應該會爛尾了。
好吧! 最後一篇就用point-form來快寫。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面積大得很,只行了大概三份一樓層便腳軟了。都是集中看中國 ,日本的展品和法國印象派的畫。
﹣ 吃過無數次的韓國菜,Lombardi's pizza和一餐Greek food (和八年沒見面的日意夫妻相約在3rd Ave,很開心的一晚,他們剛好住在我們後一條街,真有緣!),到唐人街褔臨門吃了點心兩次! 點心和香港的沒兩樣,住在NY真的不會有home sick啊!也吃過很很很很辣的埃塞俄比亞菜,用手食的沒有餐具,所有餸放在一塊很大的薄餅上( 很難形容,像香港的圓形夾餅但中間有很多氣泡) ,那些餸有雞,牛和羊選擇,也有蔬菜。如果是拼白飯會更加好,雖然那些餸賣相不佳,但味道一流。
(Picture from internet)
﹣ 我們又傻傻的去排隊吃一風堂拉麵,最傻的是上年也排了一次,每次吃完又不覺得特吃好吃。應該不會有第三次了。
﹣ 行李23kg,塞了六星期的行裝其實是剛好,所以沒有空間放什麼戰利物。不過都不是兩手空空回家。Mac book air平過英國很多所以很闊綽的買了一部,也去了SoHo的日本眼鏡店買了一個鏡框,待回港才配鏡片。
美國之旅完了。
好吧! 最後一篇就用point-form來快寫。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面積大得很,只行了大概三份一樓層便腳軟了。都是集中看中國 ,日本的展品和法國印象派的畫。
﹣ 吃過無數次的韓國菜,Lombardi's pizza和一餐Greek food (和八年沒見面的日意夫妻相約在3rd Ave,很開心的一晚,他們剛好住在我們後一條街,真有緣!),到唐人街褔臨門吃了點心兩次! 點心和香港的沒兩樣,住在NY真的不會有home sick啊!也吃過很很很很辣的埃塞俄比亞菜,用手食的沒有餐具,所有餸放在一塊很大的薄餅上( 很難形容,像香港的圓形夾餅但中間有很多氣泡) ,那些餸有雞,牛和羊選擇,也有蔬菜。如果是拼白飯會更加好,雖然那些餸賣相不佳,但味道一流。
﹣ 我們又傻傻的去排隊吃一風堂拉麵,最傻的是上年也排了一次,每次吃完又不覺得特吃好吃。應該不會有第三次了。
﹣ 行李23kg,塞了六星期的行裝其實是剛好,所以沒有空間放什麼戰利物。不過都不是兩手空空回家。Mac book air平過英國很多所以很闊綽的買了一部,也去了SoHo的日本眼鏡店買了一個鏡框,待回港才配鏡片。
美國之旅完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